当前位置: 渺然小说> 其他类型> 宿缘之命运> 第329章 出游(3/5)

第329章 出游(3/5)

>

    塔院寺位居台怀镇中心,以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大白塔高达75.3米,周围为83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这一圣迹。塔院寺内还有座文殊塔,传说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头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显通寺



    位于塔院寺后,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修,寺宇面积八万余平方米,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藏经殿。无量殿来说,高达21米,没有一根梁木,全用砖块砌成,外檐砖刻斗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建造奇特。殿内的《华严经》字塔,为白绫所组成,上书60多万字的《华严经》,蝇头小楷,工整秀丽。铜殿三间见方,高达五米,外面雕铸着花卉人物,飞禽走兽。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景”四个大字。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菩萨顶主要殿宇,都用黄、绿、蓝三彩琉璃瓦覆盖。康熙御制碑,立于前院之中。乾隆御碑,矗立在东院,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达六米,四面各宽一米,碑文分别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



    南禅寺在佛教史上有特殊意义。唐武宗会昌灭佛,只有南禅寺逃脱了这次劫难,幸运地独存于五台山,因而也就成了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这座古刹小巧玲珑,其中的大雄宝殿,据梁上的墨迹记载,修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保存着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殿内佛坛上,有佛、菩萨、弟子、童子、天王等唐代彩塑十七尊,容貌丰润,面目传情,神态逼真,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不可多得的瑰宝。



    佛光寺坐落在佛光山的山腰,有“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