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出游(6/8)
,内供铁铸佛像35尊。四周壁画,以后壁十二圆觉技艺最佳。寺内碑碣数十通,对研究广胜寺的历史很有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下寺由山门、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重,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两垛殿至正五年建,前檐插廊,两山出际甚大,悬鱼、惹草秀丽。
绘于明应王殿南壁东侧。表现了一个散乐班正在登台谢幕的场景。戏台为前台后幕,顶悬“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横批。散乐是元代流行的元杂剧,正中主角“忠都秀”是领班艺名,为女扮男装。画中11人,从头戴冠饰、脸谱鬓须、服装道具,可看出生、旦、净、末、丑角色皆备,行当齐全。这是我国唯一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戏剧壁画,反映出元杂剧在古平阳地区的兴盛,尤为珍贵。所以被专家誉为广胜寺之一绝。
下棋图绘于明应王殿西壁北侧。画面中所表现的是700多年前人们使用的棋盘和棋子,棋盘似“楚河汉界”而棋子却类似于围棋。这幅图为研究我国古代棋类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极为形象的资料。
捶丸图绘于明应王殿西壁北侧。从球场环境、球丸大小、球窝形状、球仗式样以及捡球人的姿势和击球人数看,它是我国关于捶丸运动的最早图画记载。据有关专家推断,我国古代的捶丸运动与当今的高尔夫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水神庙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在明应王殿内,除塑有明应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殿内四壁还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这是“我国古代惟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在南壁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