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渺然小说> 其他类型> 宿缘之命运> 第322章 出游(2/5)

第322章 出游(2/5)

湛。由韦陀殿背后两侧进“疑无路”上“别有天”便可到孤桐峰。该峰两角分建钟、鼓二楼,峰顶有摩云阁,内祀观音菩萨,外祀奎光文星。登阁远眺,田园如画,令人神往。下院北房珍藏一部明版善本藏经,共7000余卷,保存完好。



    上院,是全寺的精华,正面是大雄宝殿,文殊、普贤两殿左右相峙。



    大殿内正面排列着五个相互连通的佛龛,“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和“弥勒”等诸佛端坐莲台,各饰锦衣,神态自若,面容慈祥;十大弟子分站两旁,造型优美,生动传神,表情含蓄,惟妙惟肖。



    殿南山墙上塑着“四方三圣”、“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殿北山墙上塑着须弥山上三十三层“仞利天”、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说。



    大梁上八大金刚威武雄壮,梁间墙壁悬塑着富丽堂皇的“极乐世界”;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孔雀、鹦鹉、仙鹤,游弋在飘渺的云头上,十二乐伎菩萨,身姿轻盈,温柔高洁,往来自如地表演着“天界”歌舞。整个殿内,天宫楼阁,层层叠叠,云雾缭绕,粉彩妆銮,呈现出一派仙宫佛国的迷人景象。这组明代悬塑艺术的珍品,是研究泥塑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许多游人慕名而来,莅临“西天”,流连忘返。



    名山大寺多以高大宏伟取胜,惟小西天别具一格,以小巧玲珑独秀。全寺建筑面积虽只有1100多平方米,却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无梁殿、天王殿、韦驮殿、地藏殿、钟楼、鼓楼等许多殿舍,浑然一体,并洞为门,把上院、中院、前院分割开来。实际上寺院三分之二殿堂均为双层建筑结构,层层叠叠、曲曲折折,曲径通幽,既有一般寺院之格局,又有园林建筑之妙趣



    小西天的建筑风格及特点,可以用“小、巧、精、奇”四个字来概括。“兹山之高,不过数百步耳,兹山之大,止设数十塌耳”。这里的景象一切都在小中发生,一切都在小中体现,足见她“小”得不俗。而“因地布景,种种清秀”,雕塑传神,呼之欲出,妙在布局的变化,足见她“巧”得灵活。寺院布置得体。殿堂构造缜密,精雕细刻,出神入化,足见她“精”得细微。“左仰古寨,千仞绝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