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渺然小说> 其他类型> 宿缘之命运> 第312章 出游(3/7)

第312章 出游(3/7)



    在高处河岸上,几乎是看不到“龙槽”和黄河水流,只能看到紫褐色基岩河床中一线急腾翻卷的黄浊水尘和听到轰鸣不息的奔腾涛声。这槽中激流就像一锅滚沸的水,左奔右夺,奔腾翻滚急下,激起的水雾弥漫在龙槽之上,使黄河在这里变得朦朦胧胧。每逢汛期黄河水涨时,洪水溢出壶口龙槽一端,龙槽东岸会出现一道一、二千米长的漫流水帘,十分壮观。远望龙槽,弯弯曲曲的峡中石槽,活像一条摇头摆尾的巨龙,壶口是龙头,一口吞没黄河巨流。孟门是龙尾,腹泄河水于下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位于陕省宜川县境内的云岩河时常出现短时涨水过程的时候,河水裹挟着泥沙流入黄河,由于云岩河与黄河交汇处距离壶口瀑布仅有三四公里,使得壶口瀑布出现西边浊浪翻滚、东边清流奔泻的“鸳鸯锅”奇特景观。



    距壶口瀑布下游五千米处,“十里龙槽”下方,在黄河谷底的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两个河心岛,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阻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时,把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此二岛,远眺如舟,近观似山,俯视如门。又传说古时,孟家兄弟的后代被河水冲走,曾在这里获救,故将此二岛称为孟门山。



    大孟门岛长约300米,宽约50米,高出水面约10米。其南面石崖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题刻的“卧镇狂流”4个大字,匾幅长2.5米,宽1米,是对此处山水奇景的真实写照。小孟门岛在大孟门岛上游10多米处,仅五、六十米长,这两个河心岛全由呈水平状产出的块状灰绿色砂岩组成,岩石坚硬,抗风化性能较强。



    孟门迎着汹涌奔腾的泥流,昂首挺立,任水滔天,终年不没。孟门“南接龙门千古气,北牵壶口一丝天”,其雄姿与龙门、壶口组成黄河三绝,而又以自己独特的风貌着称,古诗有“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的佳句。



    孟门原是黄河河床上的一处裂点,壶口瀑布当时就出现于这里。由于长期以来,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溯源浸蚀,裂点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