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出游(贰拾玖)(2/4)
鼓楼的构造技术,在应用了唐朝风格、宋代建筑法则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创新。全楼结构无一铁钉,楼檐和平座都使用了斗拱构造原理,外观楼体古雅雄健,富有民族特色。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之冠冕。早在汉代,劳动人民就创造出多种如庑殿、歇山、悬山、攒尖等形式的屋顶。在君主专制社会里,屋顶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重檐即是统治阶级为提高其权威而独占的一种形式:重檐庑殿为最尊,重檐山次之。鼓楼的屋顶形式即“歇山顶”式,与天安门等同,但比其还高出一米。
建筑彩绘是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以浓艳彩描绘的各种图案,既有装饰效果,又可保护木材。在君主专制社会里,建筑色彩使用同样具有严格的等级限制:金、珠、黄最尊贵的和玺彩绘为第一等,只用于帝王贵族象征皇权的建筑;青、绿的旋子彩绘次之,用于文武百官的宅第;苏式彩绘则位居第三。鼓楼上分别使用了和玺彩绘和旋子彩绘,并绘有沥粉金龙,成为古建筑彩绘的精品之作。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鼓楼的建筑形制、级别之高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都南京。
在鼓楼第三檐下,南北各悬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北匾为“声闻于天”。
“文武盛地”匾最初是重修鼓楼竣工后,陕西巡抚都御史赵可怀于明万历十八年所题。
清乾隆五年鼓楼重修后,相传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笔”为鼓楼书写南匾:“文武盛地”四字;北匾“声闻于天”则相传是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两匾长8米,宽3.6米,为蓝底金字木匾。南北两幅匾额曾经被誉为两颗“明珠”镶嵌在鼓楼之上,与鼓楼一同饱经风雨的历练。
鼓楼陈设有自古以来各式各样的鼓。有陶鼓、鼍鼓、石鼓、盾鼓、虎座鸟架鼓、跨鼓、战鼓、都昙鼓、答腊鼓、象脚鼓、铜鼓等几十种。
鼓楼的“耳朵”就是瑞兽——螭吻,螭吻形象比较张扬,其龙身盘绕,还有龙爪装饰。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属水性,被当作镇邪之物以避火灾。
华夏的古代建筑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与深远,而楼阁建筑又是在世界上最多、造型最丰富的建筑类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