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初闻东吁(3/5)
人胡同里,已经挤满了几十辆马车和数十辆独轮车。一百万两白银有多少?按照明初官府转运白银的规定,要是使用专门的官皮箱,通体红漆容易辨认。每个箱子只能放白银一千两,不算多,一个人就能抱起搬运,所以箱子也不大。不管是放十两的银锭还是五十两,甚至一百两银锭,每个箱子只能放一千两,这也是便于官员清点。每个箱子封存后都有封条,上面会注明封箱人的名字,开箱时发现数量不对也便于追查。实际上,大明朝近二百年时间里,还真没发生过银箱开箱后数目不对的情况。开什么玩笑,谁参与封箱子,都是有名可查的,就算再饥不择食也不敢在这上面动手脚,那是一抓一个准。一个箱子只装白银千两,户部拨过来的白银是一百万两,可不就是一千个银箱。那几十两独轮车上,每辆车一左一右各方两个箱子,保持平衡,上面还放着两个箱子压住下面的箱子,保持稳定。也就是一下子要出一千个箱子有些多,库房平时准备的马车有点不够用,才把独轮车也用上了。至于剩下的,自然都是装在马车上拉过来。这会儿,户部和工部的大人们正在那里清点银箱,不时还打开一个箱子抽查一下。倒不是他们办事儿认真,都是走过场,户部出去的银子交接中必须有开箱验银的程序。「我还是第一次送银子,上面三令五申不准克扣。」一个户部官员小声对旁边工部官员说道。「谁说不是呢,以前铸成银锭,还可以说成色不足扣下一些,以后全部铸成银币,那就是点个数,想要搞点小动作都难。」旁边工部官员小声嘀咕道。「那你往里面掺点其他东西」户部官员刚说出口,那工部的官员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脖子可没有刀硬,这次不同,铸造的银宝但凡重量和成色有差,所有涉事官吏人头落地。」在铸币场里的人,都是品级不高的官员,真要杀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两个官员就这么堂而皇之讨论,毕竟漂没是朝廷的潜规则,漂没的银子也不是他一个人独占,那是要交回户部小库房,然后再按照官职高低分配。是的,为什么大明朝官场贪腐严重,根本原因还是大家都的了好处,自然就没人说什么。在地方上,官员们通过杂税加征的方式赚钱,比如总督或者巡抚的加派,一般是在正税一两银子基础上增加一钱银子,这笔银子一部分落入总督、巡抚手中,剩下的则是知府和县令分配。而一府加派的银子,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