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6生死看淡(4/5)
在册军卒,按照大明军制,明军所过府县,物资供给都是地方官府买单。这么一队缇骑就这么进驻新郑,百姓现在都绕着高府走,就怕惹到凶名在外的锦衣卫。而高府外出采买之人,进出都要受到锦衣缇骑严格盘查,受到影响不大,但惊吓却是有的。于是乎高府内现在是人人自危,即便高拱摆出风轻云淡的样子也已经渐渐镇不住人心了。是的,高拱此时只能故作姿态,他虽然还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但他还是已经做最坏的打算了。他是没想到,自己都被罢官了,冯保和张居正居然还是不肯放过他。在高拱看来,此事肯定是冯保捣鬼,张居正肯定也是参与此事,否则不可能有圣旨发下来。要知道,张居正是首辅,可是有封驳圣旨的权利,可他没有。这样一道针对内阁前首辅的旨意就这么堂而皇之发下来,要说其中没有猫腻是不可能的。和魏广德当初担忧的一样,他当初恨急了徐阶,可也只是对他子侄动手,都没有让人把案子牵扯到徐阶身上,就是担心阁臣的护身符没了,自己以后也会不安全。高拱在府中想了两日,终于还是打算出手,不能就这么一直沉默下去。虽然圣旨里没有说明到底为何如此,但他知道能动用锦衣卫而不是地方官府,那肯定涉及到宫里贵人。要找人说情,只能是朝堂上资格够老的大臣。虽然现在他在京里的人要么罢官要么外放,看似已经没人了,可是高拱很清楚,京城的官员可不是一条心的,大家都有各自的利益和诉求。内阁三人,高拱没有选择给魏广德和张居正写信,而是选择了吕调阳。此事若没有一位阁臣站出来说话,是掀不起多大风浪来的。虽然他和吕调阳关系一般,但他曾是礼部尚书,当懂的维护制度,或者说规则的重要性。六部九卿,他选择给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去信,同时还给吏部尚书杨博也写了一封。书信内容,自然是请他们出手,为他洗清冤屈。虽然高拱认为此事张居正肯定参与了,但杨博和张居正并未一条路上的人,他自己的心思很重。同时,杨博也是历事三朝的元老,要说干干净净,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若是自己这个前首辅都能被莫须有的罪名追究责任,那他杨博将来呢?杨博虽然不是张居正的党羽的,但是两人关系很近,相互影响也很大,所以他还是试着给杨博去信,希望他能够劝说张居正改弦更张。于是乎,高拱的书信被他派亲信之人连夜悄悄送往京城,而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