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渺然小说> 历史军事> 玄德> 七百九十七 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行了(1/6)

七百九十七 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行了(1/6)

    该说不说,冀州南部这些地区的主官们其实一开始是想要和地方豪强大族们好好谈谈这个事情,争取和平解决的。虽然第三帝国如今的官吏有很多是刘备自己培养出来的,但是毕竟时间比较短尽管经过了一系列的政治清洗和“任人唯亲”,但整个第三帝国的统治集团还是有差不多一半的官吏是第二帝国的旧官吏。这些人在广义上都能属于老官员派系,和刘备自己培养出来的新官员派系有较大的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刘备带出来的人那身上自然打上了抹不掉的刘备的烙印,那是斗天斗地谁也不怕,天王老子来了都能朝他吐口唾沫。但是对于老派官员们来说,比起斗争,肯定更习惯于协商解决问题。谈,都可以谈,有什么问题是不可以谈的?只要谈,就能解决问题。不要打打杀杀,打打杀杀的一下子撕破脸皮了,对大家谁有好处?别搞零和博弈那一套,咱们要讲一个合作共赢。比如担任渤海郡守的蔡邕和担任赵国相的服虔,那都是老牌大儒了,刘宏去世不久之后出任的地方官职,至今也五年了,和地方上的关系也处的不错。刘备觉得他们做的还可以,所以暂时没动他们这一次也是想考验一下这些老学究们,看看他们是不是有点做事情的本领,能不能适应第三帝国的斗争形势。他们比较早得知了度田令的消息,在政务大会的时候,刘备就和他们透了底,让他们有个准备,而且冀州南部这几个郡国因为地位特殊,刘备也是较早的给他们布置了满员的郡国兵。连安排过去的郡国兵都尉都是军队里比较有经验的老军官,绝对能带几千人干仗的那种。属于说皇帝给你们撑腰做靠山,把排面拉满的那一种。蔡邕和服虔大概也是觉得自己排面拉满了,有底气了,所以觉得应该可以和地方势力谈一谈和平解决问题了。缴税就缴税,无非是多出一笔钱,之后你好我好大家好,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总比打打杀杀要好,看看当年限奴令,反抗的人都死了,顺从的人都活下来了。反正蔡氏家族和服氏家族在他们两人的打点下已经决定顺从度田令了,反正他们的家产规模也不大,在官员队伍里也不算是第一梯队的选手,缴税就缴税,官还是有的做。但是冀州本地势力不这么看待问题。他们觉得他们在之前的种种事件中已经很给刘备面子了,已经给了刘备足够多的利益,他们自己都损失了不少利益了。比如限奴令时期,为了应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