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辩经达人刘玄德(2/3)
能力,再怎么造,那也要等黄巾之乱以后的机缘巧合才有机会跨越阶层。卢植的提携让他在此之前就获得了这个机会。作为士人,若要打响名声,最好的方式除了出身,就是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发扬光大,并且在士人们举行的经文辩论聚会上用自己的学问驳倒对手,这样就能逐渐打响名声了。辩经越是牛逼,名声越响,则机会就越多。刘备跟随卢植主要学习的科目是《左氏春秋》和《古文尚书》。又因为他学习的速度很快,不仅学了《左氏春秋》,还学了死对头一般的《公羊春秋》。至于尚书,卢植本身学的主要是《古文尚书》,后来也博采众长,学习今文尚书,刘备就跟着卢植学了几种不同注解的尚书。然后对《周官礼》,卢植也有一些研究,也传授给了刘备,增加刘备的知识储备。这对于刘备来说是相当优秀的精英教育,很多东西都是卢植为刘备整编过后传授给刘备的,刘备省去了大量寻找注解和不同的时间,直接学习最精华的部分。这一点,刘备很感激卢植。当然了,不是学到了今文经就算是成功了,对于有门路的古文经师来说,想要学到今文经不是难事,难在“官方认证”。私学盛行的如今,诸多阀阅家族掌控着五经十四家法的“官方认可颁布权”,你就算是学到了今文经,没有相对应的阀阅家族的“官方认可”,学了也等于没学。比如刘备跟着卢植学了作为今文经十四家法之一的《欧阳尚书》,但是没有掌握《欧阳尚书》官方传承权的弘农杨氏家族的公开认可,没有最基础的杨氏门生的身份,那就等于没学,没有任何官方价值。简而言之,刘备不能通过自学今文经获得做官的资格,这就在相当的程度上保证了杨氏作为私人性质的“官方认证机构”的利益。这是弘农杨氏的核心竞争力。而卢植未尝不惊讶于刘备学习的高速。雒阳城里的教学和平叛战争中的教学过程中,卢植发现刘备对于这些经文的理解能力非常强,记忆力也很强,学习的时候非常认真刻苦,从来没有开小差,所以对他非常满意,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刘备。刘备也是学到了真东西的。对于如何在士人圈子里面打响名声,刘备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最开始,士人们的聚会除了喝酒跳舞听音乐,并没有其它的形式,久而久之,有人觉得单调,便开始讨论学术,进而演变成学术辩论。经常有持不同立场的士人用各自所学家法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