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吓尿了(2/4)
一个遍,这都是他现场发挥的,唐伟东可没跟他说过这些。
也就是唐伟东坚决不让他替自己,否则就连唐伟东,估计村支书都要捎带着夸一遍。
台下的记者听完村支书叙述完办厂的初衷,不禁哀叹起来,这特么运气也太好了吧。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其他企业费心扒拉的还半死不活,河东村这个小小的村办厂子,竟然一步一步赶着被动的发展成这样,还让不让人活了?还有没有天理了?
同时,他们也对做为厂子实力负责人的,李玉英的能力大加赞赏,一个女人,把一个村办小厂带到这个地步,真的是不容易,谁要说她能力不足,那就真是瞎了心了。
省报的记者提问完之后,话题又回到了助学上。
又有记者向李玉英问道:“前两天在村里走访,看到村里办了育红班,请问育红班的费用,你们也承担吗?”
李玉英微微一笑,颔首说道:“算。办这个育红班,是因为厂里的工人都在工作,没有时间照看孩子,我们本想着替他们解决家庭负担,让他们能把精力更好的投入到生产当中。”
“结果,老支书找到我们说,既然要办,村里其他的孩子干脆一起收了吧,我们一想,既然我们的工厂挂在村集体的名下,那村民们就该享受工厂发现带来的红利。”
“于是,我们和村里一拍即合,厂里出钱,村里出地方,这才有了现在的育红班。”
这时,村支书又插话道:“不仅如此,这次的麦收,厂里还帮村里联系了机械设备,帮村民们抢收抢种,并且还按田亩数给村民们发了补贴。”
“哗……”
台底下骚动起来了。这年头还没有作秀这一说,人们都是朴实的,办育红班,替学生承担学费,补贴农业生产可都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
看来饲料厂真的是真心实意带领村民致富,切实替农民减轻负担,这就了不得了,这就是改开的典型,新时代的楷模啊,这样的事情和工厂,最适合宣传了,这样的工厂不上报纸不上电视,什么样的能上?
发了,发了,记者们全都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