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巨无霸怪兽蓝鲸(1/4)
人类认识蓝鲸的历史是从神秘巨兽到捕鲸目标的一个渐变的过程,先后经历以下过程:1.早期认知阶段,蓝鲸被人类看作是一种神秘与未知的巨兽,在人类航海和捕鲸活动初期(18世纪以前),蓝鲸因其体型巨大、行踪隐秘,很少被人类见到或捕捉。
古代航海者偶尔会遇到并且目击过巨大的鲸鱼,但因为受限于航海技术落后,无法对其进行深入观察或捕猎。故而,蓝鲸长期是海洋中的“神秘巨兽”,人类对其知之甚少。
随着人类航海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进入到工业捕鲸时代,蓝鲸成为海上渔猎目标(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捕鲸技术(如蒸汽船、爆炸鱼叉、机械化加工)大幅提升,捕鲸从手工小规模作业转变为工业化大规模捕捞。
由于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脂肪和鲸油产量极高,因而成为捕鲸者的“黄金目标”。20世纪上半叶,蓝鲸遭到大规模商业性捕杀,数量从大约30万头暴跌到几千头。
到了1960年代,由于过度捕捞,蓝鲸已濒临灭绝,全球种群几近崩溃。
在捕鲸业鼎盛时期,蓝鲸的鲸油用于制造肥皂、润滑油、margarine(人造黄油)、灯油等;鲸肉则作为食品,尤其在部分国家如日本、挪威等地,民众都喜欢吃鲸肉,尤其是日本猎杀鲸鱼特别多。
研究蓝鲸等大型海中巨兽,是人类解密海洋的一个重要科学探索研究课题。
对蓝鲸的不断深入研究,推动了人类海洋生物学的发展。
随着捕鲸减少和环保意识增强,人类开始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观察蓝鲸。
科学家对蓝鲸的研究包括:迁徙路线、食性、繁殖、声学通讯、种群结构、生态角色等。
蓝鲸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为研究生物极限、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深海食物网等提供了关键样本。
在声学研究方面,科学家们通过聆听蓝鲸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分析研究。蓝鲸能发出极低频的声音(10-40赫兹),可以传播数百甚至上千公里,是已知动物中声音最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