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渺然小说> 网游动漫> 走向深蓝(幻想小说)> 构建南极科考实验城的梦想(2/4)

构建南极科考实验城的梦想(2/4)

特拉诺瓦湾的恩克斯堡岛因火山玄武岩地基成为常年站理想选址。



    2.水深与通航条件



    根据中国在二十一世纪时的第31次南极考察队经验,在难言岛附近测绘的40~50米水深锚地可以为物资运输提供便利。实验城若需频繁补给,应靠近夏季可通航水域(如罗斯海通道),并确保水深满足科考船停泊需求(通常>30米)。



    三、技术路径:从海底地名命名到实地勘测



    (一)国际规则框架下的合法化步骤



    1.海底地名命名先行



    依据SCAR与SCUFN管理规则,中国可通过提交新发现海底地形提案(如海岭、海沟或热液区专名),经南极地理信息常设委员会审核后纳入《南极地名词典》。例如,德国通过命名69个海底地名强化区域存在感,中国可借鉴此策略,在实验城预选区周边命名关键地形以宣示科研权益。



    2.环境影响评估合规性



    参考中国拟建考克斯角科考站的环境影响草案流程,需向《南极条约》缔约国提交详细方案,包括设施布局(主楼900㎡+科研中心500㎡)、能源供给(可再生能源占比)、废弃物处理等数据,确保符合《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要求。



    (二)多学科勘测技术体系



    1.高精度海底测绘



    运用多波束测深仪与侧扫声呐构建三维地质模型,识别适合建造人工基座的平坦岩层区域(坡度<5°,并探测潜在断层带或冰川活动区以避免地质风险。



    2.原位环境监测网络



    部署温盐深仪(CTD)、海流计与地震传感器,长期采集水文、地质与气候数据,为实验城选址提供动态依据。中国现有极地考察船(如“雪龙2”号)可搭载此类设备开展前期科考。



    四、功能规划与可持续运营



    (一)模块化实验平台设计



    1.核心功能分区



    ·科研舱室:设置海洋化学实验室、极端环境生物培养舱、地球物理观测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