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章 骄阳如血(大章)(4/6)
每一道身影之上。
“宋兄,今日的大日怎么沾染了一丝鲜红?”
咸阳西城的使馆之内,韩申亦是准备好了一切,穿戴燕国传承的邦交侍者袍服,发丝束冠,眉目英气勃发,站在院中,看向东方天际。
旁侧,宋如意亦是如此。
“哈哈,或许……今日注定要流血了。”
宋如意朗声大笑。
无论今日是否功成,都足以快哉,身后事都已经准备完毕,心中已经没有任何忧虑。
一炷香以后,韩申二人着特制的冠冕衣袍,走出使馆,外面的街道上,薄雾尚未散去,身后跟着其余侍者,宋如意手中捧着一只铜匣,里面是樊於期的首级。
辰时!
咸阳宫内的钟鸣之声大起,为了以表对燕国献降的重视,国府上下直接铺排秦国已经近百年没有使用过的九宾之礼。
也只有九宾之礼才能够显示出秦国对于这次和燕国立下盟约的重视,亦是对于其余诸侯国的典范。
九宾之礼!
原本是大周天子所能够使用的最高礼仪,然则,春秋以来,礼仪崩溃,自然不用理会太多,九宾之人,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共九等宾客。
前面四等宾客是诸侯之属,后面五等宾客是拥有不等量封地的朝官,九宾之礼繁复纷杂,仅对不同宾客的作揖的方式,就有三种:天揖、时揖、士揖,非专职臣工长期演练,不足以完满实现。
而此次秦国展示九宾之礼,乃是国府定下的标准。
或许目下的诸夏,也唯有秦国有这个资格使用九宾之礼,寓意秦国将一天下,匡合诸侯,成为诸夏共主,威势更甚大周天下。
果然如此,如何不能够使用九宾之礼?
燕国国小力弱,献降于秦国,岂不很像往昔大周诸侯朝见天子之形?
从使馆而出,前往咸阳王城的道路之上,仍旧有着大量的咸阳民众围观,这是秦国东出以来,第一次有大国亲自献降,岂不是秦国的威势所至?
咸阳民众与有荣焉!
韩申与宋如意居于青铜轺车之上,从道路上经过,听着四周传来的道道声音,眉目不住皱起,无法,只好将双目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