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渺然小说> 其他类型> 国潮1980> 第八百七十三章 广场协定(2/6)

第八百七十三章 广场协定(2/6)

,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绝佳契机。因为如果没有中东局势突变,导致石油价格高涨。被欧美人士称为“老鼠玩具”的日本汽车,是根本不可能改变欧美人士喜欢大排量汽车的审美,凭借节能省油打开欧美市场的。日本公司也不会因为生产成本激增,在公司管理上下功夫,全方位优化资源,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事实上,危机危机,危难中也蕴藏着机会。1960年的丰田汽车,年产量只有十五万,但到了1980年,骤升为三百三十万辆。日本其他一众品牌,索尼、东芝、松下、三菱,也全都成了当时全世界消费者家里的常客。这个时期,有一大批日本公司凭着物美价廉走出了国门,都成为了跨国性质的巨头公司。总结来说,日本因为成功转危为机,这才使得经济模式由粗放式的生产导向型转为了技术导向型。让日本从一个农业经济型国家变身成为工业现代化国家,完成了非常神奇的举国大跃迁的。七十年代末,当傅高义所著的《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一书出版,当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见到“MadeinJapan”时。世界终于为日本的奇迹所惊叹,普遍认为“今后将是日本的时代”。为此,全世界都开始出现“应该向日本企业学习”的观点。无论“丰田管理学”,还是“松下幸之助”,都成了各国商界最热衷研究的课题。本来只是小语种的日语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希望能在日本公司就职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就连身在海外的日本留学生对前途的规划,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不再热衷与其他种族的国家交流,学业结束后往往也会选择回到国内。这是因为他们都清楚,身边只有本国同学才会成为今后的人脉资源。如果他们回到日本,收入将远比留在海外要多得多。这一切,让日本人感到战后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某种权威认可,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就在日本成功崛起,日本国民带着亢奋和激动,携手走进八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大力扶植日本的美国却反向而行,恰恰深陷经济衰退的困境之中。七十年代,美国先是单方面宣布和黄金脱钩,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接着两次石油危机又让美国陷入了高通胀,一度高达百分之十四。同时,美国国内经济停滞,陷入了非常严重的滞涨。美国人的思维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目光总是瞄准金融,习惯依靠纯粹的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