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这还怎么帮点名?(1/3)
周清源和黄培都理解错了。王浩自认为确实是优秀,可也到不了超越数学老教授的程度,尤其是知识的积累方面,他肯定是赶不上老教授的。他只是站在了两人的肩膀上。《教学的馈赠》帮助持续不断的获得其他人,对于讲解的理解、感悟以及正确思考。当他们只是就一个问题思考,还不确定正确与否的时候,相应的‘正确’内容,就已经反馈到了王浩的脑海里。所以,他只是集合了‘三人’的智慧,准确的说,是四人,包括周清源、黄培、孙建,以及他自己。周清源、黄培都是数学教授。孙建也是数学博士。他们对于特定问题的理解、想法,肯定不是普通学生可比,但也很难带来太多的灵感值。等到了餐厅里,王浩坐下来研究系统,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本来以为能增加很多灵感值。事实并非如此。【任务一】【灵感值+2,灵感值:31。】【任务二】【灵感值+12,灵感值:19。】B级难度的偏微分方程共性求解研究,灵感值只增加了两点。D级难度的一维非齐次方程研究,灵感值也只增加了12点。这个数值不算多。对比一下,第一堂课就让C级难度的傅里叶变换算法研究,提升了一百多点的灵感值,而D级难度一维非齐次方程研究,就只提升了十几点,两者相差还是比较大的。“这或许是因为,新获得的都是知识,是理解,而不是灵感。”“研发,是需要灵感的。”“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肯定比不上博士、教授,但他们的想法,或者说灵感,不一定比博士、教授差。”“另外,学生数量比较多……”后面一条也很关键。《教学的馈赠》能集合所有人的正确理解、正确想法和思考,自然覆盖的人数越多越好,博士、教授脑子里,优势的地方是知识,而不是创意、灵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他所拥有的就足可以支持做前沿探索,掌握一些其他的知识、其他的理解,并不一定会对研发有帮助。……当晚。王浩再认真看了一遍教案,确定一切都准备充分。他正准备下楼去逛一圈,就发现收到了几封邮件,邮件都是来自《计算机数学与信息工程》杂志。有三封是通知审稿通过,相关论文会刊印在下下周出版的杂志上。还有几封是提醒版权、法律纠纷等问题,其中有一封则是要求填写资料,以便杂志社可以把稿费汇入账户。王浩顿时变精神了。他仔细阅读了每一封邮件,随后填上了账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