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二十章 新宰执(2/4)
。许将亦是向官家请罪。最后官家给元绛,许将二人作了出外为下州知州的决定。宰执和开封府知府的处置由官家钦定。其余涉案关于官家皆允了蔡确,轻则罚铜,中则免去现职改以他官,最重的就是免官勒停。至于那些行贿的太学生,最重的徒二年,其余的也是被除名,朝廷永不叙用,再无做官的资格。从上到下一共处罚了上百人之数。相州杀人案,鄜延路案至太学虞蕃案,皆是蔡确经办,都可谓从严治吏。……朝会之后,众宰执们奏过事后。王珪,章越二相留身奏对,官家对王珪,章越道:“朕近来身子也好些了,可重新安排经筵。”经筵之事,既关乎天子所听,也是官员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以往天子刚亲政时,倒是一个非常重要选拔人才的机会,如今官家早有定见不好忽悠,但也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换了以往面对此职,王珪和章越肯定是要争一争的,这是安插党羽的好机会。各自都要列一个长长的名单。但今日官家突然提及,二人都是官场上混迹多年,哪有不明白的。王珪道:“臣以为左谏议大夫,直学士院,知审刑院安焘,学识渊博,经义精深,可为翰林侍讲学士。”官家显然对王珪的人选,显得很满意。章越则道:“臣以为户部郎中,侍御史知杂事陈睦,之前出使高丽不卑不亢,不辱国体,学问古今照用,可为天章阁侍讲。”对王珪和章越推举的安焘,陈睦二人。官家道:“这二人朕都允了。”“如今元绛出外后,参知政事空虚,不知两位卿家有什么考量?”官家先卖一个人情给章越,王珪,随即问参知政事的人选,显然内心早有答案。见王珪,章越不作声,官家道:“朕以为中书门下,还以两相两参罪为合适,两位卿家看呢?”王珪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蔡确,章惇二人都是合适。”听了王珪之言,章越暗骂了一句,以往官家也是向二人推荐过蔡确,章惇二人,不过不是被王珪便是给章越否了。这就和网上著名笑话段子,印度要进联合国五常一样,每次五常其余四个表示同意,然后让任一国轮流行使否决权。章越,王珪恨不得中书门下就一个宰相罢了,什么两相两参,两相一参,都不如一相零参。不过这一次官家有点认真了。而二人一再拒绝官家也不好意思,这事只能拖。毕竟皇帝其他的任命,要通过中书来实行。但宰执这个层面,皇帝可以直接通过‘白麻’来任命而不需要事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