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渺然小说>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九百九十六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2/5)

九百九十六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2/5)

方平,便知道官家心底没打算此人入朝。元绛也不愿推举韩绛,但韩绛不可,只有章越替补集贤相了。元绛道:“若无办法,则韩绛可!”官家从元绛那得到答复,又问元绛道:“卿以为治国以何为先?”元绛道:“当以刑名为先!”听元绛之言,官家大感兴趣道:“卿仔细说来……”……元绛走后,则是章越入内奏对。章越见官家此刻神色有些不善。官家对章越道:“卿以为苏子瞻如何?”章越明白自己推举韩绛,惹天子不高兴了。官家这是来敲打自己了。苏轼的官运也是多舛,去年苏轼从知密州改知河中府。苏轼本来是正常入京叙职,不过到了汴京城门前,官家却不许他入城,让他直接前往河中府赴任。比起无论如何要见天子一面的吕惠卿,苏轼没说什么直接扭头就走。此后谁都知道官家不喜欢苏轼。而苏轼被官家不喜欢的缘故,就是在朝野批评新法。章越对官家道:“苏轼似柳永,一介文人罢了。但又有不同,无论河中,密州,杭州他为官处处都有政绩。”官家摇头道:“可是此人名高,多次批评青苗法和盐榷!朕还听闻他与王诜有往来!”王诜是何人?当朝驸马,他娶了官家的妹妹。苏轼作为官员与王诜往来,无疑是犯忌讳的事。其实自赵世居之案后,官家对官员与皇室宗室结交就非常不满。当然苏轼与王诜往来只是其一,最要紧的是他抨击新法。章越道:“陛下可是担心苏轼制造舆论?”官家道:“苏轼一本《苏子瞻学士钱塘集》风靡天下,杭州的读书人听说是竞相传抄。”章越心知过去没有舆论之事,但有了印刷行业后就不同了。苏轼所着的《苏子瞻学士钱塘集》据说是杭州的出版商找到了苏轼,将之成功印刷,最后令苏轼名声大噪。这是有史可考出版社第一次主动找作家本人出书的事。章越道:“陛下,有了党争便有了舆论,这么多年支持新法的官员要么在汴京或要么任州郡,而反对的官员要么外任,要么在洛阳,这是必须之事。若是打压之怕是有误天下公论。”“舆论之事朝廷可夺之,不可罪之,臣以为当规之引导。”官家问道:“如何引导?”章越道:“陛下难道忘了,朝廷的朝报!”官家问道:“朝报?”章越道:“王仆射常言烂断朝报,臣以为可以规范之。同时臣打算注释《孟子》,《中庸》让太学生们习之。”“善!”然后章越大致说了一下方法,官家缓缓点了点头,还是章越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