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渺然小说>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五百七十一章 王安石辞参(2/3)

五百七十一章 王安石辞参(2/3)

代)一并入大学。官家听了章衡之建议,不由意动,这个打算当然是好。但这是要用多少钱?一个县办一个县学都十分勉强。范仲淹庆历新学前,宋朝各路的县还大多没有县学。官家问章衡的意见,章衡道:“陛下可以从三处来,一是官办,一是官民合办,还有一等是民办,富裕的县可以官办,不富裕则官民合办,最后便是鼓励民办。”“方才是大学,至于小学则以社学之法,然后每个县设一官专督学校之事,一路再设一官督各县学官。”官家点点头,官办成本太高,朝廷根本没这个财力,那么就鼓励民办,朝廷再通过在每个县设立督学,将学校给统筹管理起来。当然这些都是章衡,陈襄,章越三个人曾经商量的。官家听了章衡的意见很高兴,很满意。章衡离去后,官家不由感慨,为啥同是嘉祐二年的进士,章衡与苏轼截然不同呢。官家当然不清楚,章衡的奏章,奏对都有经过章越,陈襄的修饰,剔除了一些可能引起官家不快的地方,故而章衡奏章几乎每个字官家都满意的。官家对章越问道:“苏轼论及学校之事,卿怎么看?”章越道:“陛下,臣以为苏轼之言句句在理,其心也是拳拳报国之意,但是其策可以听之,却不可用之。”“为何?”章越道:“陛下,好比一名老父亲有两个儿子,长子尽孝在膝前,幼子游方在外,数年也不回家一趟。”“一日游方在外的幼子回家,看见老父亲照料有不周之处,本着尽孝之心,便一一责之兄长。”“陛下,这天下尽孝之心是可以有十成的,但尽孝之行哪里能作到十成。”“幼子所指责之词固然句句在理,对父尽孝之心未必逊色于兄长,然而长子就真的作得不好吗?”“是作事的便有力所不及之处,若是父亲不明就里跟着幼子指责长子,那么他日幼子再度游方,那么老父膝前怕是就无人尽孝了。”官家闻言不由释然道:“章卿此言,有宰相气宇。”陈襄也在一旁微微点头同时心道,官家对度之信任真是无以复加。想到这里,陈襄将章越与官家君前奏对记入起居注。次日,王安石府邸中,苏轼的君前奏对自也从旁人口中传入了王安石耳里。王安石虽是宰相,却并未小人到故意刺探官员言行的地步,但是苏轼之言是对着很多官员的面说的,这样广而告之的话,想不传入王安石的耳中也难。王安石这些日子称病没有上朝,这倒不是怕了苏轼,而是确实有些喘疾。这时王雱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