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硬给安的名分(1/3)
吃伙饭是这个年代的特色。
前些年,随着全国推行公社化,吃伙饭便作为集体活动的标志普及开来。
甚至还提出了“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的口号。
那时候,瓦窑大队打谷场上,搭着一大排的青砖灶,烟囱整日里冒着白烟。
成了十里八乡最惹眼的村子。
会计老王头儿记得清楚,大食堂开张头天,白花花的馒头,金灿灿的饼子,堆在竹篾子编成的蒸笼上,摞得比人都高。
孩子们攥着碗排成长龙,鼻涕泡都顾不上擦,踮着脚看炊事员王婶子掀大锅盖。
可好日子终究没持续几年。
鞍阳钢厂撤了,拉走了最后一列运粮食的火车。
老天爷又不给力,连续两年干旱少雨。
渐渐地,粮食极度短缺起来。
灶膛里的柴火越来越稀,大锅里的米粒越来越少。
终于,集体伙饭慢慢成了稀罕事儿。
瓦窑大队上次吃伙饭,还是在一年前社员们挖水渠时候呢。
如今,吃伙饭的消息一落定,最先沸腾起来的就是街上玩耍的孩子们。
铁蛋把弹弓往脖子上一挂,撒腿就往家跑:“娘!奶奶!有肉吃!”
王婶子家的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她扯着嗓门大喊:“当家的!快把咱家最大的锅刷出来!去打谷场帮忙煮肉去!”
当年吃伙饭时候,王婶子可是村里的炊事员呢。
隔壁五保户周大娘拄着拐杖,没牙的嘴笑得合不拢:“又要热闹喽!”
打靶场这边,正在训练的民兵队也暂停了下来。
一听说要吃伙饭,民兵们的眼睛瞪得溜圆,喉结上下滚动。
盯着远处打谷场升起的炊烟直咽口水。
这群民兵,说是兵,其实都是半大小伙子。
得知有野猪肉吃,一个个像饿了三顿的小狼崽子一样。
但廖荣生不发话,他们也不敢乱动。
突然,一个小民兵的肚子适时“咕噜”叫了一声,惹得大家伙儿憋笑憋得满脸通红,却也不敢笑出声来。
廖荣生故意板着脸踱步:“都盯着肉香呢?要是遇到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