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叙利亚战火起(1/5)
社会的进步,确实并非要按部就班,在许多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某个社会忽的便一蹴而就,绕过许多弯路实属正常。但又并非说,一夜之间,所有人就能大脑升级,跑步进入XX主义。即便身体处在新时代,脑子也会停留在过去。哪怕已经过去十年,耶路撒冷王国,也没说真的大面积开展义务教育,无非是将教育成本压到一个市民阶层能够接受的地步,再加上天课基金会、教团体系的资助,尽量扩大入学儿童数量。不识字的文盲依旧是这个国家的主流,无非相对比例被压低了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说以君主作为象征,从而进行的集权运动,塑造国家概念,正是其所要执行的历史使命。当然,以君主作为象征,从而进行中央集权,并不是一定等于君主集权。如英格兰,在大宪章之后,便是进行的议会集权。在耶路撒冷,情况也比较类似,但又有区别,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接近于日本倒幕运动后,废藩置县后的状态。在盖里斯带着人重建耶路撒冷王国后,便通过一系列手段,将原先属于领主的土地收归王室直辖。再将原先贵族阶级中,积极向盖里斯靠拢的贵族群体,如巴利安、约翰等人,安排到原来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任命为官员郡长,并给予大量的经济补偿,算是另类的赎买。在此之后,又仿照外约旦的模式,建立起地方的议会机构,从而使得巴勒斯坦本地人,也有资格参与进政治游戏,提拔其中的有力人士。这些人的代表,就包括了在外约旦时期,主动站在盖里斯这边的那位包税人,以及伊斯兰宗教中愿意承认盖里斯为先知身份的那批伊玛目。通过议会的形式,确立了这些人对王国的拥护,以及对伊莎贝拉的效忠,从脱离原先的民族隔离状态,使得盖里斯他们可以动员除去法兰克人外的其他民族民众。议会在这个过程中,本质上是将阿拉伯人参与政治变为合法化的工具。但真正的核心统治者,其实依旧是团结在盖里斯身旁的那些“从龙之臣”无非这些人来源于各个民族,从而显得盖里斯能团结大家。因此耶路撒冷王国的议会有存在的必要性,但还谈不上是权力的核心,做不到对内阁政府的压制,反倒是在许多时候,沦为中央政府向下层传递命令的一环。盖里斯在耶路撒冷广场上的演讲,宣布向埃及宣战,虽然说是王国顶层以及议会议员们意料之中的事,可当这一刻到来有些措手不及。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