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预言,应验了(2/5)
见,一本万利的反倒是少见,便是出门打劫上百年,也不足以谋取如此丰厚的利益。而在这上层勾兑的时间里,新罗马也在十字军手中迎来了自己的毁灭。他们屠杀、他们放火、他们醉酒提神、侵犯修女、谋杀东正教的神职者。他们砸碎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银质圣障、圣像和圣书,并让一个妓女坐上了大牧首的宝座,让她一边喝着教堂圣器中的葡萄酒,一边唱着粗俗的歌曲……而这一天恰好是儒历1200年12月25日,也是先知历1年1月1日。可以说,世界在世界渴望之城的陷落中,步入了一个新纪元。如此混乱的局势中,也并非没有人站出来,也并非没有人将这可怖的暴行予以记录。扎伊德就在这里,罗素也在这里。耶路撒冷同君士坦丁堡之间,长久以来关系都比较微妙。他们之间由于并不直接接壤,因此不存在边境摩擦。反倒是为了对抗两国之间的安条克公国,以及期望达成宗教上的同盟关系时常联姻。但要是说他们就真是盟友的话,也不见得。毕竟在萨拉丁进攻耶路撒冷王国时期,东罗马不仅未曾出过一兵一卒,反倒是与萨拉丁之间达成过对抗塞尔柱势力的同盟。当然罗马皇帝也可以说,是耶路撒冷背约在前,未曾归还领土向罗马称臣。而在1190年之后,盖里斯带着伊莎贝拉主持耶路撒冷王国政局后。两国之间的关系就更淡漠了,一方面在于伊莎贝拉的科穆宁亲戚,本身就在东罗马帝国内被排挤。另外一方面便在于安条克已经被盖里斯拿下了,甚至于就连塞浦路斯,也成了耶路撒冷的同盟国、或者说附庸国。双方之间缺乏共同利益,反倒是增添了边境摩擦。可由于东罗马的衰落,以及耶路撒冷王国并无北扩的意愿,因此双方尚且保持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交关系。甚至于为了处置一些贸易与移民问题,耶路撒冷王国这边还派遣了由罗素与扎伊德带队的使团派驻在君士坦丁堡。本来,按道理说,既然十字军的原定目标是耶路撒冷,那么城内的耶路撒冷使团也面临相当大的风险。毕竟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国际法,成体系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要等到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达成之后,才渐渐正规。可出于一些外交利益的考量,以及对侨民群体的保护,加上扎伊德的个人原因。使团还是选择冒险留在君士坦丁堡。当然,使团这边也不是真的全无倚仗,单纯靠莽。“想清楚点,都这个时候,你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