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蓄势待发(3/4)
人为他们梳洗头发,然后又将那崭新衣袍、冠帽、鞋袜发给他们。重新穿上柔软锦袍,杨彪只觉得浑身舒爽,一身疲倦尽去。杨琦坐在鱼油灯处看着灯芯草:“所料不差,河内兵将至。”杨彪闻言,有气无力看一眼杨琦,反正现在杨彪什么都不不想干,不想再惹赵基。不是怕赵基杀他,天子派赵蕤探望他们的健康问题,闲聊时才知钟繇死讯,虽然说的是因外甥郭援从贼深感羞愧愤懑而死,可人已经死了,考究死因没什么意义。有意义的是,半步公卿的钟繇说杀就杀,证明了赵基、赵彦下狠手绝不会犹豫。一旦段煨倒戈依附河东,那杨修就危险了。更窘迫的在于,杨修、杨亮这些下一代领袖人物还不能跑。天子东迁时你都不肯跟随,现在却跑了,乡人还怎么看你?一跑,弘农杨氏在乡党、西州士人中的号召力就会大损。这段时间的体力劳动,又断绝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五个老头明显精神迟钝,也趋于保守、稳重起来。甚至感觉再这样如氓隶、田吏一样劳作数月,他们真会变成老农夫、苍头小吏。杨琦见没人接话,就主动说:“赵侍中留着我等,自然有用我等之日。”几个人去看赵温,赵温点着头:“我等纵然无用,他也不会沾染我等的血。”作战期间,他还询问伤兵、采访军吏,写了一篇千余字的《征匈奴赋》,赵温对外界信息掌握的相对全面一些。之前还恨不得逮到机会给赵基吐口水,可现在又多少觉得吐口水有些过分。毕竟,这可是如冠军侯那样的国家英雄,脾气不好,实属应该。刚打完仗就指挥军队进行屯种,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现在屯种,基本上就是与天争时。如果自家子侄有赵基这样的见识、能力,脾气再恶劣一些,也都是可以理解的。反正丁冲是完蛋了,桓典被赵基亲自敲断腿,说明真的难以挽救,以后也完蛋了。如果桓典识趣,赵基破降匈奴,解救河东、太原、西河被掳男女十几万的消息传到耳朵里后,就该羞愧自杀,这样引咎于自身,才能保住家门名望。而他们还活着,说明对朝廷、对社稷还是有用的。赵基都觉得他们还有价值,又何必主动自绝于赵氏?于是五个老头低声商议之际,韩述举着火把来见他们,出现在门口:“诸公,赵侍中设宴相请,车马已在门外等候。”闻言,杨琦起身,不紧不慢询问:“敢问是何事?”“侍中军务繁忙,我如何能知?”韩述没好气回答,他也跟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