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刘备:我就离开几天,先生便干出这么大的事来?(求追订!)(3/6)
麾下之人确实是水上好手。”“眼下徐州正是用人之际,你看……”甘宁倒也深明大义,愿意为了徐州大局向李翊求情。李翊却并未着急作出决定,反倒作沉思之状。似仍在考虑。薛州见此,又接着道:“刘徐州在荆州购置战船,想来是徐州缺船。”“我在江海驰骋多年,倒也积累了不少战船。”“楼船、艨艟、斗舰、赤马、露挠一应俱全。”“愿全部献给刘徐州!”唔……居然还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下莫说荀攸,便是周围将领也都看出来李翊的用意了。他在疯狂薅薛州的老底,看看能榨出多少油水来。不得不说,李先生确实有手段。把这个薛州榨得真是一干二净,一滴不剩。尤其这薛州竟然还有楼船。这种战船几乎是汉朝能拿出来的最大船只了。排水量可达千吨以上,最高可承载三千名士兵。这种船只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工程量极大。整个大汉就两个地方能够生产。一个是丹阳的芜湖县,一个是庐江的枞阳县。因为这两个地方是朝廷设置的造船司,规模宏大。是唯一能够生产楼船的地方。饶是李翊募集了船匠之后,在广陵设置了造船司,但工业体系并未成型。只能生产中小型船只,楼船这种顶级大船是没办法生产的。薛州当了这么多年海贼,这些楼船估计也是他抢来的。这船唯一的缺点就是不适合远航,是没办法出海的。但却能够纵横江河,绝对是水中巨无霸。“你有楼船多少?”李翊问出这个关键问题。“五只!”薛州赶忙应答。这些都是抢的官府的,这下也算回归官府了。五只楼船,能装载的士兵高达一万五千人。“我在广陵设了造船司,正缺一管制官员。”“你可愿担当此任?”李翊又开口问。薛州先是一愣,旋即大喜,连连颔首。“愿意愿意!”“我和手下弟兄,都愿归顺刘徐州!”“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恩威并施,好手段!荀攸全程目睹李翊的御人之术,暗叹刘备有此人相助,何愁大业不成?先不管他是否要效忠刘备。但如果将来他去投靠别的诸侯,就意味着将要与李翊为敌。这样的对手,着实可怕。想想许劭对他的品评,超世之杰,非本时代人物。荀攸自问才智不如李翊,更别谈是他的对手了。李翊又接着道:“此前我与元龙商议过,广陵不适合大规模训练水军。”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反而是江都港,背靠长江,此地甚合事宜。”“所以我与元龙决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