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3/8)
陪曹操出征了。再不来,将来便永远没有机会了。见郭嘉主动请命,曹操又高兴又担忧,关心道:“……奉孝,汝身子羸弱,宜当在襄阳调养病体。”“岂可奔赴江陵前线,万一有差池。”“孤若无卿,更与何人谈大事?”“诸君之中与孤辈同,唯汝年最少,孤还欲以后事付汝。”郭嘉却如回光返照一般,来了精神,强支病体,说道:“……死不足惧。”“大丈夫得死于沙场者,幸也。”“臣已是沉疴在身,纵然留在襄阳,亦无益于军事。”“若使赴江陵效命,立微末之功,或可舒心中郁结。”“明公就成全了在下罢。”见郭嘉去意已坚,曹操也不再继续阻拦。当即拨了曹仁一万人马,命他和郭嘉一道前往江陵。“……唉,也不知此行能否顺利。”曹操本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而连番的挫败,竟让他时不时地陷入自我怀疑中去。“明公勿忧,胜负乃兵家常势。”“岂可因为一时之挫,而停滞不进?”曹操回眸看他,乃司马懿也。“……仲达有何见论?”此时的曹操心情郁闷,当即随口便问司马懿的看法。司马懿自知表现的机会到来,即躬身揖道:“向者,河北之挫,实因于禁将军轻虑无备,累致七军见俘。”“况天降霖潦,非人谋可及。”“此天灾也,又岂战之咎?”司马懿先为汝南战事洗白,把战败归咎于天灾。是天要助齐军,不是战之罪。这话在目前的魏国相当政治正确。因为七军将士在不抵抗的情况下,投降关羽,实在是太丢人了。这事儿放在魏国根本不露脸,哪敢去宣传?曹操便一直把责任推到天降霖雨的身上,表示这不是将领们的过错。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安抚了七军将士的心,让他们可以没有心理负担的回来,继续为自己作战。第二,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让魏国人知道,我们不是被齐国打败了,是被天灾给打败了。当然硬要说的话,战事的转折点,是夏侯渊被斩。而于禁的投降,这使得魏国陷入了彻底的被动。曹操见司马懿这话说的受用,便问:“依照仲达之见,此役我军当用何长策,可以为变?”司马懿乃躬身答:“但使日后用兵持重,勿蹈险躁,相时而动,必得其变!”“昔官渡之役,明公与袁本初相持经年,卒待其衅而克之。”“今日之事,有类当年。”“正宜养精蓄锐,伺隙以待。”“刘备骤得河北,正是志骄意满之时。”“彼盈而妄作之日,正是吾等转圜之机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