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与操耳(3/7)
持强硬政策,数次打击乌桓,才使之不敢南觑汉民。”“要我说,是刘虞负公孙瓒在先。”“公孙瓒纵有不是,其幽州儿郎与之出生入死。”“北拒乌桓、西阻袁绍,才保得幽州安宁。”“而他刘伯安反倒坐享其成,赚得个仁义爱民的好名声。”此话从曹仁口中说出来,仁义爱民反倒成了不是了。虽然曹仁骂的是刘虞,但现场有人脸色却不好看了。刘备与刘虞同为汉室宗亲,又都有仁义爱民的好名声。那边夏侯惇许是被曹仁说到心坎儿上了,也在一旁帮腔道:“正是正是,刘虞不予公孙瓒钱粮,一介文人,全然不懂乱世军事之重!”“若无公孙瓒守御外敌,刘虞又岂能安然坐享他仁政之美称?”“这就罢了,刘虞这厮竟然宁愿将钱财拿给东胡,也不愿拿来供养幽州士卒!”“这不是腐儒又是什么?”夏侯惇提出书生无用论,无疑又将矛头指向了李翊。不过夏侯惇作为一介武夫,看不惯刘虞的做法也很正常。过去幽州因为地处边疆,与异族接壤,每年开支很大。所以常常要用青、冀二州的两亿多税收来补充幽州财政。为了维持边境稳定,刘虞拿出了许多钱财来安抚外族人。这在夏侯惇、曹仁这些武夫看来,当然是无法接受的。他们认为,与其把这些钱财拿去送给异族,倒不如用来犒赏边境士卒。而公孙瓒的想法跟他们是一样的,就是采取高压政策,不做任何妥协。虽然从公孙瓒确实稳稳压住了外族,但却直接拖垮了整个幽州的经济民生。过去,汉室对地方仍有控制力时,尚能够用冀、青二州的税收来补贴幽州财政。但如今是群雄割据的年代,公孙瓒根本负担不起,同时对内和对外的两处战争。“公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也。”李翊背着手,朗声正色言道:“彼时幽州苦寒、内外交困、更兼公孙瓒连年用兵,既误农时,又损人丁。”“幽州百姓十室九空,百里不见人烟。”“刘伯安在时,兴盐铁,市外夷,与民生息,百姓方有复苏。”李翊指出刘虞的考虑。对外族采取怀柔之策,也是人家根据当时幽州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事实上,刘虞用来安抚外族的钱财,远远比不上公孙瓒打一场消耗的钱粮大。反而加剧了幽州的疲敝。凡事都有利有弊,上位者所要考虑的,本就是对本国人民相对最有利的事。“胡地贫瘠,征讨不能获一毛之利,徒枉费民力。”“朝廷自顾不暇,更无片甲之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