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渺然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347章 中军将韩起使鲁(5/6)

第347章 中军将韩起使鲁(5/6)

用专业术语讲,叫郊劳,也是聘问的第一道程序。



    晋国郊劳子叔弓,这完全是依礼而来的,你子叔弓推辞做什么?



    这是因为春天的时候,韩起赴鲁国聘问,鲁国执政上卿季孙宿所表现出来的,哪里是两国平等的外交关系?纯粹就是把鲁国当成是晋国的附庸这样的关系嘛。



    既然如此,那鲁国派往晋国聘问的使者,就相当于晋国的一个普通臣子,不再是代表平等国家的客人!



    所以,子叔弓必须以谦恭的态度,对前来慰问接待的晋国代表予以辞谢谦让。



    鲁国,把对晋国的恭敬态度,演绎到了极点!



    还没完哩。



    晋国人将子叔弓迎进了专门接待列国使臣的驿馆,子叔弓又把代表鲁国的谦让给表演了一番:



    “实在是太麻烦贵国了,我此番来贵国,就是为了延续两国往日的友好。我有幸来贵国完成此使命,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怎么还敢劳烦贵国安排住宿呢?”



    得,子叔弓这一番表演,给晋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子叔弓也在春秋史上获得了崇高的评价。



    晋国贤大夫羊舌肸就这样曰道:“子叔弓可谓知礼。忠信,礼之器也;卑让,礼之宗也。言辞不忘国家,这是忠信;先国家后自己,这是卑让。”



    这话我们不翻译了,反正一句话:此人有德,懂得忠信谦让。



    连齐国的上大夫晏婴也对韩起非常推崇韩起。当时,韩起代表晋平公向齐国少姜下聘礼,在与晏婴闲聊时,评价了当时在齐国权倾一时的两位上卿高虿、栾灶的儿子。



    韩起仅凭与两位年轻人见面闲聊了几句,便断言他俩的儿子即高疆、栾施将保不住各自家业。



    全齐国人都不相信,只有晏婴认为韩起的判断是正确的。事实也证明,韩起这次评价是正确的,因为栾、高两族后来都在齐国权力斗争落败,逃亡他国。



    韩起到卫国去聘问时,史料又记载了卫国执政大夫北宫文子吟诗,将韩起比作卫国先君卫武公。



    这让韩起的知名度更大,再加上又是晋国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