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晋景公有意求和(3/5)
原还是有不少冲突。
其实,年轻的楚共王根本不想与晋国交恶,而年迈的晋景公也非常希望与楚国实现真正的和平。
只是两人都不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而已。
中军佐士燮也很支持晋景公的这个想法。这一天,正是士燮陪着晋景公视察军务。
就在这次视察里,晋景公找到了这个可以作为晋国和楚国调停的中间人,钟仪。
钟仪本是楚国勋县县尹,在公元前584年楚军讨伐郑国时中了郑国埋伏而被伏,并被郑国人献给了晋国。
此时,钟仪正被软禁在一军用仓库里。
晋景公见此人气质非凡,便问道管事的:“那位戴着南方的帽子的人是谁?为何关在这里?”
管事的答道:“这是郑国所献的楚国俘虏钟仪钟公。据说原是楚国的勋县县尹,前几年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我们晋国。”
晋景公很不高兴,楚国大夫且是堂堂一县县尹,怎么可以被关起来?郑国人也太不是东西了,怎么可以把楚国的大夫用于献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晋景公命人释放钟仪,亲自召见并且予以慰问。
钟仪很感动,两人便攀谈起来。
晋景公问道:“寡人见勋公气度非凡,请问您祖上是做什么的?”
钟仪答道:“不瞒晋侯,外臣祖上是乐人。”
听说是乐人,晋景公更加恭敬问道:“哦,勋公会奏乐?”
钟仪对道:“这是外臣先人的职责,外臣自然不敢荒废。”
晋景公命人拿了一把琴给钟仪,钟仪见到琴,立即兴奋起来,马上弹奏了一首楚国名曲。
琴声优雅,晋景公听得入了神。
乐毕,晋景公问道:“勋公能对寡人讲讲,楚国国君是怎么样一个人吗?”
钟仪摆了摆手,正色道:“在国外议论自己的国君,这非人臣之道。更何况,外臣也确实不知道寡君是怎么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