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晋灵公刺杀赵盾(下)(5/6)
是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他怎么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违背自己的初心呢?
所以,赵盾是很理解的。
最后,他只能眼终看着灵辄孤身一人离去,从此消失于春秋江湖。
赵盾带着家丁家人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城,但他要去哪里呢?
此时的赵盾是非常纠结的。
他实在舍不得离开晋国,晋国,是他数十年来呕心沥血在为之奋斗和奉献的国家。
他想起当年父亲赵衰把他从翟国接回来后,由他来担任嗣子,成为赵氏家族未来的接班人。
赵盾自那时起,已经下定了决心,向父亲赵衰学习,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晋国和国君。
赵衰去世后,赵盾很快成了晋国的中军元帅,当时的国君是英明的晋襄公。
在晋襄公强有力的领导下,赵盾的执政非常顺利。
赵盾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制事典,正法罪。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
九大措施,史料记载了二十七个字,但这二十七个字,是将晋国自文襄时代以来的国政治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给这九大措施分分类,便会发现这是涉及到行政、刑事、民事、经济、人事以及社会风尚方面的改革或者努力。
制事曲,即制定章程;本秩礼,即明确贵贱;续常职,即恢复废除的官职。这是行政制度。
正法罪,即明确刑事法规;辟狱刑,即清理狱囚积案;这是刑事制度。
由质要,即使用契约帐册;董逋逃,即追捕逃亡的奴隶;这是民事和经济方面的制度。
治旧污,即清理积弊,这是社会风尚制度。出滞淹,即举荐贤才,这是人事制度!
晋灵公为君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整个晋国春秋风云其实都是赵盾掀起来的。
这九大措施,就是赵盾的治国方略。他进一步推进了晋国自晋献公以来强化法治建设,把晋文公时期以来的被庐之法进行了改良,使晋国更加法治化!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