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晋灵公刺杀赵盾(下)(4/6)
这便是翳桑饿人的典故。意思就是知恩而报恩。
灵辄,可以说是晋国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或者甚至说,这个人在历史上就出现了两次,一次快饿死之际赵盾救了他,一次是赵盾快要被杀死了救了赵盾。
这是什么?这便是报恩。
对赵盾来说,他做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这种施恩,也许赵盾从未想到会得到生命级别的回报,但赵盾一直这样在做。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施恩不求回报,但施了恩,该来的报答一定会来!
对灵辄来讲,他做到了有恩必报,他的心中,常存着一颗感恩的心。
有着感恩心的人,时时在想着,只要有机会,一定要报恩。
会感恩能报恩的人,总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在支撑他们,这种东西我们叫气节道义!
或者说,这便是当时春秋时期这些人的初心。
因为,他们自小便接受礼义廉耻的教育,在礼义廉耻面前,个人利益包括财富、仕途甚至生命,都是次要的!
正因为他们坚守着自己的这种初心,所以他们虽然只是小人物,但青史留名!
在晋灵公设计刺杀赵盾的这件事里,有两个人,让赵盾非常感动,也值得人们深思。
一个是灵辄,一个是提弥明。
灵辄报恩,提弥明舍身救主,本来,他们都是小人物,但他们却因此而青史留名。
他们的事迹也仅仅在历史长河里占据一丁点的位置,但足以令人们掩卷而思了。
灵辄报了恩,却不愿接受赵盾的邀请,去当赵盾的家臣,他选择了流亡。
也许很多人看来,这是非正常的。为了救赵盾,灵辄把自己的工作都丢了,他总得谋生啊,追随赵盾应该是一条不错的路,但灵辄不走这条路。
这貌似太不理智了,但在当时看来,这是再正常也不过了。
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背叛了国君。背叛国君,大逆不道,他已经无法在晋国立足了
灵辄这样的人,本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