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渺然小说> 历史军事>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104章 林黛玉的两封信(4/6)

第104章 林黛玉的两封信(4/6)

出门,雪雁嘴里又嘟囔起来,似是重复林黛玉方才话,让自己熟稔于心。

    “上面林家,下面皇城……林家下面,皇城上面……”

    “上面的送皇城,下面的送林家……”

    ……

    被林黛玉赶进房,岳凌自顾自更衣,坐在榻旁泡起脚来。

    近来辍朝,给了他一个朝政新人十足的喘息机会。

    不单单是有关“经筵大辩”的事,尤其还有他的度政衙门,一直没有开起来,始终都是只有一块招牌。

    当然,想做成新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子,如今已有了名头,是该好好谋划一番了。

    旧时他治理一州之地,一省之地,可以事必躬亲,多劳于案牍,尽心尽力的处置。

    但治理国家,兴新政以改革,便不能全赖他个人了。

    就算是最精明的“王相公”主持变法都有他的一套班子,虽然说他选人才的眼光差了些,但总也算是将改革改起来了,能推行落地。

    作为决策新法,岳凌虽然有超出时代的眼光,但真正切合如今推广的,还需要能人一同商议,所以决策层还应该填充人手。

    选两位协理大臣,为左右手,似是有内阁最初的模样了。

    度政堂之下,又不宜臃肿,应有分管各项的署衙,仿照他在沧州做的事。可以将具体的新政,再划分为度支署(清查丈量土地,厘清税赋等),军政署(整顿卫所、京营及边军及核查军户等),吏治署(负责警察考成等),工程署(督导大型水利、交通工程以及劝农),议政署(起草各类新法法案,章程,总结并规避风险)。

    各个署衙权利与六部尽量重迭,以此来钳制来自各方的抵抗。

    而在新法逐步推行之后,便将这些署衙,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关系最为密切的六部中去,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

    待岳凌卸任以后,这些人便也只对皇帝负责,这样就完成了隆祐帝想要的集权。

    理想很是丰满,走路步子不能迈的太开,“经筵大辩”就是他面向所有文官的第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岳凌默默盘算着,倒觉得有关科技发展,机械,火器等专项,还需单独助推,以促进大昌能够赶上时代的发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