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这个朝廷,这个大周,好像有那么一点点陌生了。(3/6)
,那些大臣才会将天子视为自己的君父。”“如今长安初定,凉州军以勤王的名义入城戍卫,我等却都在这里权衡利弊,推敲人心,君不君,臣不臣。”“我不曾听闻过有顾虑、害怕臣下的君主,只听闻敬畏、恭顺君主的臣下。”说到这里,韦彦冷笑一声,“只怕是殿下和桓大人暗合吧?”此言一出,满堂惊惧。“我先前就听说你和桓盛交情不浅,他想要将自己的妹妹嫁于殿下,等到殿下和桓氏结为亲家,桓节不就是殿下您的人了吗?”“这时,只需要里应外合,怕是圣人易主,江山颠覆。”“毕竟眼下的长安守军,大多因殿下的军功而钦佩,说不定殿下已经尽得军心,现在又有桓节相助,真是了不得。”说到这里,群臣更加不敢接话了。韦彦这一番话的戾气太重,几乎是要置楚世昭于死地,毕竟这是明着将皇位之事放在台面上讲了,这完全是破坏了规矩式的攻击。楚世昭这个时候不得不跪在地上道:“还望父皇明察。”永晋帝不由捋须,目光紧紧盯着楚世昭,又看向了韦彦,其实,他很清楚韦彦这几番话,拱火的意思更加严重。就是在赌永晋帝对楚世昭的信任。但是韦彦错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永晋帝心中对他这几个儿子已经有了衡量,他并不是不能接受楚世昭继位的事情。只要楚世昭别做出太过分的事情,直接逼宫他这个父皇来夺取皇位,永晋帝其实是能接受的。相当于,永晋帝自己情愿给出去的皇位,他愿意接受后续一切的责任,他不给,你硬抢,哪怕你再有能力,永晋帝都不会给。“老四,你再说说你的意见。”永晋帝还是没有给出准确的主意和想法。他想看看楚世昭想让桓节入京,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公心。再者,永晋帝既然已经看出韦彦是在拱火,他大可借着这个机会,去看清楚他这个四儿子的本性。“儿臣以为除了凉州节度使桓节勤王之外,还有晋阳的节度使李瑾同样是在勤王的路上。”“我长安守军尚且还有两万,这些时日又急召了三万青壮为军,我等可虚张声势,让桓节仍旧以为我长安守军可独挡一面。”“父皇可以先暗中告诉桓节,晋阳的勤王之师马上来到长安,再调集长安的兵马在城内加急巡逻,以此迷惑桓节。”“此外,儿臣还认为,可以请儿臣的兄长亲自出城迎接桓节桓大人,并安排百姓夹道欢迎凉州的勤王之师。”楚世昭将自己的部署一一说出。“百姓夹道相迎,那些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