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那些年的故事里(6/7)
了一个虽然俗气却极其具有力量的理由。“如果我真要与林挽衣结为道侣,那在婚前我总该了解一下她的双亲,以免遇上某些庸俗但着实恼人的麻烦问题。”余笙无言以对。半晌过后,她开始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故事。…………根据巡天司的调查,娘娘的身世没有可疑之处。她曾经嫁过人,后来因为生死相隔而改嫁。为何她能把自己嫁到皇宫里?原因不复杂。多年前的皇帝陛下尚未放手政事,于某次宴席中与她相遇,就此结了缘。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娘娘尚未改嫁,丈夫仍旧在世。总之,事情就是娘娘为前夫守寡三年,再又两年后便进了宫。其间两人不曾再见一面。至少在明面上是这样。如今谁也没有再提起过皇帝陛下是如何与娘娘认识的,每一个知晓事情经过的人都在讳莫如深,以至于世人渐渐一无所知。入宫后,娘娘最初没有展现出任何手腕,看上去与花瓶没有任何区别。直至距今十八年前,彼时的皇帝陛下正在为某件事情而烦心,帝国南方却是忽遇天灾。是的,即是让云梦泽重现人间的那场天灾。其时娘娘正值受宠,有幸为皇帝陛下挑灯夜读奏折,无可避免地接触到政事,那蕴藏在骨子里蒙尘多年的光华就此开始绽放。她开始为皇帝陛下代笔,渐渐在某些事情上给予建议,而彼时的白皇帝又不吝于指点。于是,娘娘借此机会更得宠幸,在往后十余年时光磨炼当中,处理手段越发娴熟,手腕越发强大。其中某年,皇帝陛下不视政事全然放手于她,最终才让她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余笙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这体现在用词与情绪以及节奏上。纵使她的声音再如何动听,落入旁人耳中也来得枯燥。顾濯却听得很认真。当他听完以后,心中难以自禁地生出强烈感慨。与故事无关,与另外一件事有关。他的那位大徒弟确实很不错。可惜了。如果不是去年秋天,盈虚死得太过匆匆,以至于很多该说的话都来不及说,顾濯又何至于在今天才知道事情的部分样貌?十八年前那场天灾不是盈虚所愿看见的事情,但他却不曾浪费这场天灾,以此来达成了诸多目的。只不过那些都不是他想要的。顾濯自嘲一笑。“你在笑些什么?”余笙的声音依旧淡。顾濯摇头说道:“不方便说。”话是真话,他总不能告诉余笙自己觉得娘娘之所以变成未亡人,极有可能是因为盈虚杀了她的丈夫吧?这个推断没有任何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