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定江南(3/5)
两。现在的辽东镇,已经是有限资源内,能够发展的极限。想要更进一步,要么让朝廷加大投入,要么干翻鞑靼人。至于跳出辽东,那是不可能的。真要是迈出这一步,朝廷的资源,他们一分也别想拿到。南方经济相对富裕,勋贵系可以靠自筹经费,解决军费问题。北方天灾人祸不断,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很难养活辽东镇。何况他们手中,还没有掌控地方政权。皇帝和百官,只要脑子正常,就不可能让施家插手各省的地方政务。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辽东镇想要获得更多的资源,就必须向朝廷展示实力。然后展示出来的实力之后,施家又会遭到朝廷更大的猜忌。……一江之隔的南岸,大战同样进入了尾声。只是相比北岸的拼死一战,南岸的叛军士卒,大都选择了放下武器投降。皇帝都跑了,军心士气早就凉透了。南方平叛的几支大虞官军都没有杀俘的习惯,他们投降之后,无非是流放充军。叛军中的不少人,本身就是广西出身,流放相当于回家。纵使日子凄苦,那也是回家,总好过客死他乡。同样是投降,吴国的一众文官却是面如死灰。在大虞朝,普通草民造反还有一线生机,但读书人造反却会被严惩。参考标准就是功名。获得了功名,享受了朝廷给予的优厚待遇,这就属于食了大虞的俸禄。食君俸禄,不为君分忧,反而跑去造反,妥妥的罪加一等。尤其是那些降官,有一个算一个,直接享受株连九族套餐。牵扯的人数太多,没法子全部都杀了,但近支肯定跑不掉。远支旁系一样会受到清算,抄家流放是必然的。以往的人脉关系,此时都丧失了作用。没有谁会傻乎乎的,在这种时候站出来,为反贼求情。正是后果严重,前面湖广、江西那些世家才会不惜代价,砸钱给自家买命。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叛军被镇压了下去,他们想要倒戈,也没有机会。最后留在叛军战车上的,直接被认定为顽固分子,必须受到最严厉的清算。“到现在还没派人过来,看样子我送出去的大礼,施家人应该很满意。”看着一排排被押送的战俘,舞阳侯笑呵呵的说道。一切尘埃落定,谁抢到的军功归谁。双方的争议没了,关系也恢复了正常化。再次坐到一起,大家都是勋贵系的一员,需要共同维护团体的利益。“不管是否满意,这份大礼他们都必须收着。总不能为了赌气,连到手的军功都不要了。辽东系最近几年的表现,同他们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