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半年后(2/5)
偏僻落后,也吓不住本地的豪强富商。搞不好这些人买官,钱还是宗族给凑出来的。再穷的地方也有油水,随便扒拉几下,成本就收了回来。哪怕不贪污,官员的身份,也是一层保护。尤其是对富甲一方的海商来说,能够在沿海地区当县令,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合法的走私口岸。捋顺了思路,李牧默默拿出价目表,在上面做起了修改。内陆地区的偏远穷县,只收几千两没毛病,沿海地区带港口的县最少加一个零。卖出去的不是官,而是商人最缺的安全感。坦率的说,大虞朝在卖官方面,还是缺乏经验。换成了满清的专业团队,人家直接卖候补官职。看似单价不高,但是架不住候补人数多。想要补上实缺,需要用来打点的钱,往往比买官的钱更多。舍不得掏钱运作的,那就一辈子排队等候。侥幸拿到了实缺,地方也充满不确定性。想要去好地方,还要额外加钱,等待机会。相比之下,大虞朝就老实多了。岗位都是明码标价,实缺的任职地点,也是坦然告知。“侯爷放心,学生下去之后,立即把您的意思告知他们。想来大家不会拒绝您的善意。”兰林杰当即回答道。商贾的政治地位低,任何改变门第的机会,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两广地区的商贾,都要看李大提督的脸色。无需刻意针对,仅仅让下面的人严格执法,都能让他们非常难受。即便是地方大族,现在遇到军方,也要夹着尾巴做人。原来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构建的基层权力机构中,到处充斥着军方的影子。没有引起反弹,主要是被叛军给杀怕了。……武昌会战结束后,东南各省局势逐步趋于平稳,北方的边军在努力奋战一月之后,也在徐州停下了脚步。除了蜀地大战依旧激烈外,大虞进入了难得的平静期。处理完手中的政务,李牧继续投入到造人大业中。关心他继承人的,比预想中多得多。除了李氏宗族催生外,景家也格外关注。事关两家的联姻,这个继承人直接关系到,政治同盟能否延续的问题。下属更是眼巴巴的望着,希望他能够早日诞下继承人。倒不是大家想要干什么,主要是有这个纽带,未来大家才能在朝堂上继续抱团。就连永宁帝,也跟着凑热闹,赐下了不少药材。究竟是为了关心下属,还是希望他多个软肋,又或者是其他想法,谁也说不清楚。不过一应药材,李牧通通都没有用,主打顺其自然。时光飞逝,一晃就过去了小半年,广州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