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六章、帝王之相(3/5)
处继续为北虏效力。现在我们出兵收拾北虏,文大人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难道是你幕后的主子怕了?”李牧信口胡诌道。当年的走私大案,确实牵连到了不少人,但其中并没有这位文知府。遭到皇帝申饬,完全是因为不作为。对治下官商勾结的走私行为,置若罔闻。这种事情,在大虞朝太普遍了。一般只要涉及到了朝中权贵,下面的官员都会提供方便。可是被李牧添油加醋说出来,众人看文知府的眼神,就发生了变化。北虏暗中收买朝中官员,并不是什么秘密。先帝时期被锦衣卫查出来的,都有十几人之多。进入永宁帝时代后,经历被废风波的厂卫,丧失了巅峰时期的战斗力,只有皇帝下旨才会动一下,忽视了对这方面的监督。结合文知府的行为,搞不好还真有可能,在暗地里同北虏之间存在交易。官场上,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证据的。只要怀疑上了,就足以让舞阳侯提高警惕。“李提督,这些都是没影的事。没有证据的话,可不能乱说!”广东巡抚安庆丰急忙打断道。不能让两人继续争吵下去,连文知府几年前在大同任职,因走私案遭受申饬的事情,都被捅了出来。足以证明,李牧对文知府的底细了解很深。反倒是文知府拿出来进攻的理由,全部都是强行拉扯。继续撕扯下去,还不知道多少问题,被揭露出来。广州知府完蛋不要紧,就怕舞阳侯顺水推舟,真给他扣上一个私通北虏的罪名,然后借题发挥不断牵扯。深究下去的话,广东官场就没几个干净的。包括他这位巡抚,一样有可能被牵连进去。贪腐、弄权都是小事,架不住现在时机不对。只要皇帝和百官认为他们在阻碍大军勤王,那就是死路一条。没有办法,这次出征舞阳侯自己就是主帅,绝对不会允许大军在粮草上存在隐患。倘若换成文官总督,派遣武将出征的话,那么文知府的提议,就非常有建设性。“巡抚大人,本官对自己的话负责。文大人确实因为通虏案,遭到过先帝的斥责。朝廷那边应该有记录,不信大家可以查。”李牧避重就轻的说道。选择跳出来,本身就是一次杀鸡儆猴。相较于广西,他这个提督在广东的话语权,要低上许多。发布下去的政令,许多地方官都是敷衍了事。反正大家赌定了文武两条线,李牧这个提督管不到他们文官头上。给面子就配合执行,不给面子的话,直接驳斥回去便是。仅仅只是一些小问题,闹起来的话,反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