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坚壁清野(3/4)
。除了在围剿叛军的时候,大家表现积极外,面对文官的时候大家胆气也要足的多。没有李牧点头,甭管巡抚,还是总督,大家都敢不买账。一些略微出格的改革,他们也敢去执行。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些纽带,拉近了和一众勋贵的关系。虽然这些老牌勋贵,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的废物,但用来壮声势还是不错的。比如:他这次的人事任命,京中就闹开了。文官们的弹劾奏折一堆,如果不是勋贵集团的支持,永宁帝肯定顶不住压力。围绕这次人事任命,勋贵和文官在朝堂上正面开撕,算是永宁朝的第一次文武之争。毫无疑问,吵架武将肯定不是文官的对手。不过没有关系,朝堂的上争吵,成功拖延了决策时间。随着九江府的沦陷,文武之争一下子变成了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再次成了江山社稷。就算其他地区的文官不在乎,江南湖广地区的文官们,此刻肯定慌的不行。打压武将,后面有的是机会。叛军的屠刀,可不管他们的身份多么显赫。宗族老小落入叛军之手,那就是九死一生。除非少数有招降价值的,大多数世家大族,都惨遭叛军屠戮。理论上来说,只要在这个时间节点,打几次漂亮的胜仗,估摸着他就要迎来新的任命。都指挥使、总兵,只是这个时代地方武将的终点,开国初年大虞朝还有一个官职“提督”。可以提督一省军务,也可以提督数省军务。类似于唐朝的节度使,在地方上的话语权很重,可以和总督、巡抚分庭抗礼。非常设职位,品级为正二品、从一品、正一品,主要看后面的加衔。对这个位置,李牧眼馋了很长时间。原本以为要在都指挥使的位置上熬上十年八年,才有机会进行谋划运作。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快就送到了嘴边。别看文官嘴上叫嚣的厉害,一旦涉及到了自家利益,他们也是妥协最快的群体。为了保住家族利益,江南湖广的士绅们,大概率会选择暂时对武将松绑。局势恶化到现在这一步,再不把叛军镇压下去,他们就要沦为无根之萍。即便是再怎么冷血,也要考虑自己的官帽子。按照大虞的规矩,一旦族中长辈去世,五服之内的晚辈都是要守孝的。倘若江南的官员和之前两广一样,大规模的回乡丁忧,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很快就会丧失。等到孝期结束之后,再回到朝堂上,一切都不再一样。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也必须想办法,尽快把白莲教叛军镇压下去。“传令下去,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