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裁撤冗官(3/4)
得罪官僚集团的活儿,除非内阁足够强势,否则根本推行不下去。“看来是我们之前考虑不周,既然大家的入仕方式没有问题,那就不能直接把人赶回家。我看对一应闲散官员,主要以劝返为主。临近致仕的,那就安排他们提前致仕,一应待遇按正常官员致仕执行。不愿意离开的,朝廷也不采取强制措施。户部在发放俸禄的时候,逐步提高他们的宝钞比例,未来致仕也以发放宝钞为主。”徐文岳开口说道。冗官数量太过庞大,裁撤势在必行。不然日渐庞大的官僚系统,就能够把大虞朝掏空。可官场也是人情社会,直接把人赶回家,也太过不近人情。强行执行下去,下面的抵触情绪,肯定非常大。冥思苦想之后,他选择了折中处理。有了裁员的消息冲击,再提出降低俸禄,大家的接受度就高了很多。何况他们还不是直接削减俸禄,只是增加了宝钞在俸禄中的占比,名义上待遇还是一样。大家的面子,也算是保住了。再劝返几个倒霉蛋,剩下的人心里只会庆幸,就顾不上俸禄降低的小事。毕竟,大虞朝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都不依赖俸禄过日子。天下只有穷酸秀才,没听说过穷举人,更不用说在职官员。哪怕一文钱的俸禄不领,光接受乡邻投献的免税田,也有不菲的收入。承荫的那帮的权贵后代,从来就没缺过钱,更不需要大家操心生计。“徐阁老言之有理,确实不能把事情做绝。我们裁撤冗员,主要是为朝廷减轻负担。既然减负的目标达成,裁员就不再那么重要。我看就定下一个目标,裁撤一百名冗官,给外界一个交代就行了。”一旁的吕阁老开口附和道。得罪人的活儿,谁都不想干。内阁重组后的第一把火烧这么大,实际上也被局势给逼的。上一届内阁可是完成了盐政改革,哪怕盐商报效的银子不算,盐税也破纪录的到了五百万两。宋阁老死后能够获得哀荣,很大程度上就是沾了盐政改革成功的光。哪怕不是他主导完成的,可内阁既然配合了工作,那就有他一份功劳。如果是他亲自主导完成的,那么获得的谥号,没准还可以再往上提提。为了生前身后名,大家都得做点儿事。裁撤冗员难度大,但风险却不高。毕竟,尺度在他们手中握着,可以灵活的进行调节。“吕阁老,我们前面搞出那么大的动静,现在这么草率收场,对内阁的权威影响非常大。对闲散官员的处置没有问题,但裁撤一百名冗官远远不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