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文字演变(3/4)
羽翼、虫足等元素点缀,保留甲骨文、金文的象形特征,但更注重艺术变形,部分字形几乎演变为图腾符号。
楚、吴、越三国的鸟篆风格差异明显,如楚国的鸟篆飘逸灵动,越国的则更加繁缛,但也算是大同小异。
如今楚国已经统治了吴地、越地、巴蜀之地,为了进一步消除这些地方与楚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隔阂,在各新得之地上创办郡学,教导少年们楚国的文字和语言,并传输忠君爱国的思想。
效果虽然有,但比较慢,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礼部尚书颜回在十年前就向熊章提出,随着纸张的使用,各类政务繁杂,现在的鸟篆文字根本就不够用,不能有效表达出要表达的意思。
颜回的意思就是字不够用了。
商王朝的字是刻在甲骨之上,区区几个字就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王朝刚开始是将字铭刻在青铜礼器上,书写的范围变大了,所以就需要更多的文字,所以金文的字数要比甲骨文的字数多。
后来字是刻在竹简上,需要表达的意思更多了,所以大篆就应运而生。
如今书写的工具再次发生了巨大改变,楚国的鸟篆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楚王熊章大手一挥,就将造字改字的任务交给了礼部。
历经七年,除却礼部诸官员之外,章华学宫、郢都学宫的博士大部分都参与了这件盛事。
三年前,楚国终于颁布了由礼部主要编撰的诸夏的第一部字典,名为楚辞。
此书一共收录了三万一千五百六十五个字,每个字都有释义和读音,其中常用字为五千字。
比起之前一万多个字翻了三倍,常用字也从三千字增加到了五千余字。
除了字数的增多之外,楚国的鸟篆在书写上也被进一步简化,熊章比较了一下,文字书写的难易程度已经达到了汉代的水准。
后世秦王朝的小篆也有这种先进性才容易被推广,这才有了书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