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出兵援鲁(3/4)
带着五万大军,对外号称八万,旌旗招展,声势浩大,震撼人心。
这支浩荡的大军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郑国的方向进发,他们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士气高昂,隆隆的脚步声,震的大地都发颤。
大军很快就到了楚郑交界的地方,在郑国的地界有一支数千人的军队,这些人就是郑伯派来迎接司马景琰麾下楚军的。
这支卫队名为陪同楚军入郑,但实为监视楚军,直到楚军离境之后才会返回新郑。
对于郑国的打算,司马景琰也心知肚明,他对此表示理解。
郑国国内不过才两军之力,如今居然敢放五万楚军入境,实在是楚郑多年的邦交关系所致。
要知道假途灭虢的教训,现在诸国都深以为戒。
楚国与郑国之间已经和平了近百年,双边关系一直都比较平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年公孙胜的父亲太子建因为被平王猜忌,所以逃到了郑国,后来郑国杀死太子建,并将太子建的尸首交还给了楚国。
就可见郑楚之间的关系了。
司马景琰带着援鲁军在郑国境内走了十五天之后,就转入卫国。
卫国如今的国君乃是蒯聩,几个月前他带着自己的门客赶跑了自己的儿子卫侯辄,自立为君。
鲁侯为了能够让卫国出兵救援鲁国,并允许楚军借道,于是就捏着鼻子认同了卫侯聩的正统地位。
而卫侯聩的儿子卫侯辄只能无奈逃往齐国,希望能借齐国的力量夺回君位。
值得一提的是卫侯辄于八年之前在卫宫之中询问孔子,如果让其当政,将会怎么治理卫国?
孔子向卫侯辄陈述了他的主张,他认为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呢。
原因是卫侯辄的父亲卫蒯聩,卫蒯聩是上任卫候卫灵公的儿子,而卫侯辄是卫灵公的孙子,也就是说卫侯辄越过了其父亲,直接继承了卫国的君位。
而他父亲蒯聩还活着,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