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桀桀桀,终于可以和丑到爆的歼-20交手了(1/4)
第五代隐身型战斗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拥有隐身型。
这里的‘隐身’并不是物理意义上隐身。
毕竟现实不是仙侠世界。
施个隐身法术就能隐身了,眼睛就看不到了。
这里的‘隐身’,其实是指科学家在研发飞行器(舰艇等)时,通过外形设计、机身材料、特殊部位的隐身处理等等技术,避免飞行器(舰艇等)被敌方雷达侦测和发现。
早在1842年,就有科学家提出了可以通过模仿蝙蝠发射超声波获取到猎物的具体位置进行捕猎的原理,发射无线电对某种物质进行探测。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为了应付来自德国的空中打击,所以迫切需要一种能探测到空中金属物体的技术,使其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
不过这一技术一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趋于成熟。
这就是雷达(技术)。
二战以后。
通过使用雷达探测和发现空中(海面)目标已经成了主流。
而雷达与飞机(舰艇)的关系,就类似于矛与盾的关系。
到了21世纪。
各种型号的飞行器(飞机,导弹等)航程越来越远,飞的也越来越快。
雷达的探测距离也越来越广,越来越长。
而随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款隐身型飞机F-117A攻击机横空出世。
矛与盾的较量。
似乎以‘矛’的胜利宣告结束。
接下来。
人类也并没有停止对隐身型飞机的研发。
B-2隐身战略轰炸机,F-22猛禽战斗机,F-35闪电战斗机,歼-20威龙战斗机横空出世,以及各种隐身型无人机,半成品的T-50(t-50于2017年正式更名为苏-57)、F-31鹘鹰等等接连被研发出来。
彷佛这场矛与盾的较量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但实际上。
矛在进步,但盾也从未停下脚步。
从最开始的多普勒式,再到无源相控阵,有源相控阵一直到现在的米波雷达。
盾也在进步。
所以第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