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可怕的导师,我们连六十岁老人都不如啊!(2/3)
间……暗间……”啊,古建筑保护的工作,就是这么枯燥。首先要踏勘,测绘,记录它的大小,记录它的风格,记录它的材质。然后,按照屋顶、结构、加建、墙面、地面、门窗、装饰构件……等等顺序,一样一样,全部记录:哪里完好?哪里坏掉?哪里残损?哪里褪色?哪里有不适当的加建,和原有建筑冲突?目测、记录以后,再仔细研究,哪里危及建筑结构,哪里朽坏太深,哪里可以补,哪里必须得换,哪里实在没有办法保留。出一份整体报告,列明评价和保护意见。预算通过,拿到钱,之后才能动工呢!沈乐和两个师弟忙着拍照、记录、填表格,庄师兄扛着一个三脚架,从东跑到西,从西跑到东。跑个几米,就在原地放下三脚架,调整方向,抬起上面的测绘仪,戳戳屏幕。隔两分钟,拎起来,换个点,继续扫……沈乐看得口水哗哗,羡慕不已:“徕卡三维激光扫描仪!RTC360的!我那时候都没用上!”每秒钟扫描200万个点!扫描范围0.5到150米!点云拼接,自动成像,自动计算,自动完成实景再现!就这一台,之前买的时候,80万……老板手里只有这么一台,宝贝得和什么似的,他研究生三年都没摸到。师兄要不是申请了这方面的课题,估计,也摸不到……同样测绘这么一座古宅,他们以前经纬仪、水平仪、测距仪齐上,要好几个人组队,在大太阳底下干上三五天,回头还要跳进作图地狱;师兄手里这台东西,他轻轻松松一个人扛着,一天就够。哪天他也要买一台!然后,把他那座老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都扫描一遍!呃,算了,还是看能不能借吧……“羡慕吧?”导师走过来拍了拍他肩膀:“当年我们干这行,都是爬到大梁上,用铅坠拉着墨线,一点一点测的。你们这些小家伙,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啊!——但是,就算有工具,基本功也不能放下!任何工具,都是给人用的,人心里要有数才行!”沈乐连连点头。晃眼一瞥,导师手里捧了个木质的写字板,上面夹了一叠A4纸,正在写写画画。寥寥几笔,正堂房梁、立柱、桁椽的结构跃然纸上,连歪斜的角度,都和沈乐目测的一模一样。这是当年前辈大师传下来的真本事啊……沈乐看过当年梁思成大佬手绘的古建筑图,就是这样,精细,精美,一丝不苟。外立面图纸,和照片都有得一拼;内部剖面的图纸,每一个结构都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