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国际形象使(3/4)
月上旬那次会议的部分内容。
当时,詹部长拿出了国英社收集的今年春季广交会的数据。
以数据说话,点明外汇收入较比去年同期大打折扣。
且在现有的外汇收入中,丝绸占据其中五分之一。
詹部长认为,这和去年陆淼收录制作的国际宣传内容有所关联。
提议在后续给陆淼的工作分配方面,可以参考能力灵活安排。
能坐在相关会议室的,都是人精。
有人立马就懂了詹部长的意思,这是要给安排多个岗位,开放权益的意思。
可那哪儿行?
如果靠年龄和资历走过来的,部分人员或许没话说。
可如果那么点儿年龄的陆淼挤进来,那有话说的人就多了。
现场有人认为詹部长的说法只是存在可能,并非绝对。
不能作为“足以胜任”的依据,所以坚决持反对意见。
詹部长早有应对,又拿出另一份数据。
就是国际宣传资料公布的前后,国内人民日报也发布了蚕丝、丝绸等相关内容。
嗅到商机的民众个体户和企业,仅是京北周边一圈,在开春化冻期间就开了二十多家规模不一的养蚕场。
在今年春夏季初次结茧,就已经有了可观收入。
且相关国营合作点儿的蚕丝、丝绸出口量,对比过去也有很大的提升。
这说明什么?
说明国外就有这个需求。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人家不知道,或者对丝绸这个东西不了解、不确定,所以才压缩了需求量。
现在有一个人就能发挥作用,有这个本事让国外的人看见这里面的好,那为什么不肯多给机会?
这些话说出来,会议室里不免又要吵得不可开交。
但也如刚才詹部长跟陆淼说的那样。
事后相关部门的直系领导找詹部长约谈,了解过前后情况才给这件事一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