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月测前的日常 与 导演的霸权 与 绝望的男人(5/6)
,给了浅间一个明目张胆的WINK,柳叶和泷岛开始起哄。浅间没有表扬不死川,他对着B班最闹腾那群人笑了笑,无声地凝视了8秒,课堂忽然诡异的安静起来。“社会结构性的问题,永远都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当时的法国,正处在后拿破仑时代与工人阶级思潮、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碰撞的时期,库尔贝的绝望,有两层:一层是1843年还未功成名就的库尔贝,对自己天才未能展现的显性的绝望;另一层,是他对社会日益僵化的制度和现状制造的压迫,潜意识产生的隐性的绝望。这个隐性的绝望情绪,穿越了30年,最终逼迫他逃离法国,开始了流亡生活,最后客死在瑞士。而更多的人,也从这个年轻人的眼睛里,看到了更多有才能的年轻人,对窄门关闭上下分流的社会感受到的绝望,或者说,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绝望。所以,在这180多年里,《绝望的男子》也许被过度阐释了,但是,它却因为库尔贝的一生,确确实实地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结构固化而分裂的社会,也被赋予了不断被历史验证的——终将灭亡的箴言。最后,关于这幅画,我想用库尔贝晚年对自己总结的一句话作为结语。【这个人从来没有属于任何一个派别、任何教会、任何机构或任何学院,尤其没有归属于任何一种制度,除了自由的制度。】绝望不可怕,可怕的是之后没有行动方向。个人角度,在没有归属感的世界里,创造自己的归属感;社会角度,我们都呼吁着一个乐观开放的,人人各逞其能、各得其所的,真正自由的社会的到来。”输出完[实力至上主义,反抗没实力的腐朽上层建筑]的观点,浅间将激光笔递给了佐佐木。随即将目光扫视着整个教室,目光所及,皆是掌声。校园恶霸形象看来深入人心了。指导员好感度+10、风头委员好感度-10、大和抚子的微笑好感度-5一同生效,但没关系,他本就没兴趣做讨好所有人的那种万人迷。表面上说的是自由,实际上落脚的是平等。能听懂,能产生共鸣的人不多,毕竟这里是日本200年既得利益者的子弟学校——东洋英和。但是,英和学生会的【黄金精神】,并不是那种无法感召人的理想。他在不死川、有马、龙崎、柳叶,甚至那个在上节美术课厕所偶遇的不知道姓名的同学眼里,看到了星星之火。最后和近卫千代的对视,她似乎理解了自己所说的话,脸上似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