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终于回来了(3/5)
p>
秦狄:“呵呵,爱卿有心了。这些时日在南屏山,你也够辛苦得,正好借此时机,好好修养一番吧。”
百里桢:“能为陛下分忧,乃臣子本分。陛下,臣此行发现一个问题,还望陛下可以三思。”
秦狄:“嗯?什么问题,说说看。”
百里桢:“南疆虽归于我朝,却依旧是蛮夷之族。空有一膀子力气,其各种工艺严重滞后,且思想观念较为封闭,并无文化底蕴,宛如井底之蛙。故此,臣斗胆上谏,应注重他们的文化提升,在南疆境内开设学堂,以便让他们可以更好更彻底的融入到我朝的文化中。”
秦狄:“你说的这一点朕倒是忽略了,在南疆开设学堂,你觉得能培育栋梁之材?”
百里桢:“臣记得陛下征讨越国时,曾说过一句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秦狄仔细回忆,这句话倒是熟悉,自己又没有说过,却没有任何印象。他也不可能记得住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今日怎么突然想到这句话了?”
百里桢:“不瞒陛下,初听此言之时,臣心中极为不忿,认为此话乃是对读书人的羞辱。后来臣反复揣摩之后,陛下此言,确有道理。”
秦狄:“呵呵,爱卿不妨说说,有什么道理?说错了也无关紧要,朕恕你无罪。”
百里桢:“文人书生所学的圣贤之道,其目的是为了治国,决非为了开国。圣贤之道意在教人修身养性,忠君报国,决不教人造反谋逆。臣又曾听闻,陛下在鄀县时对林丰说过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秦狄:“确有此事,这句话朕倒是记得很清楚。”
他当然记得清楚,当初就为了这句话,险些惹恼上官云锦。
百里桢:“陛下此言,无疑是在推崇以文治国,我朝读书人,更是将陛下的这句话,奉为至理名言。故此,南疆既已纳入我朝,理应多一些读书人,来改变他们的观念,奉行以文治国的方针策略,此举不仅可以让他们